/ EN
 
 

青云观察 | 当智能技术邂逅可持续发展 – 物联网及大数据篇


  导读   

在前两期的青云观察系列文章里,青小云整理了有关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在可持续领域的跨界应用。大家请移步于此,回顾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的内容。

今天,青小云将为大家献上智能技术家族中另外两位大明星—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案例,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可持续领域大显身手。

【说明】下文分享的案例,均为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青云创投。

今日观察

物联网和大数据在可持续领域的大趋势

观察员:方元

青云创投 投资经理

物联网其实有很多的细分行业,传感器、传输网络、应用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能力,到最后就会和AI产生交集创造最大的价值。那我们现在最关注的还是有落地应用能力的企业,也就是对怎么用传感器以及其产生的数据来为行业服务的企业。

这张来自麦肯锡的图,展示出了IoT大概能够或者已经渗透的行业以及使用场景。其实现在能够看到的IoT带来的价值,大多数围绕效率,从能源利用的效率提升,到类似共享经济的资源节约。所以从目前能看到的使用效果上来说,和绿色、清洁是有着很重要的关联。

当然我们最近也观察到IoT和金融的结合,这个很有意思,因为很多实物之前是很难被数字化、份额化和实时被知道真实交易状态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无法很放心的对这些资产进行证券化。这其中和Renewable Energy Finance的结合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个发展,比如产业链中间环节的供应链金融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等等。

IoT的趋势势不可挡,未来的一个大问题是众多传感器以及铺设的传输网络所带来的巨额能耗的增加,低功耗、长距离的传输和感知不仅使得IoT应用更有落地性,对控制以后因此而增长的能耗也是必不可少。我个人目前比较喜欢的是以应用落地,对某个行业的业务以及IoT应用逻辑非常了解的公司,往往这些公司最终都走到了自己开发协议的地步。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巨头在开发协议和组成自己联盟,我们的观察是暂时不会有一家协议独大,肯定会是多家制衡、互补,初创公司也未必没有机会,建议创业者要保持灵活性,短期内以提升应用体验为主,如果这意味着需要自己开发私有协议也是必要的,但是关键时刻需要可以灵活切换通讯协议。

案例分享 1

 大数据对光伏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

分享人:张海翔

深圳普乐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民光伏PV Plus平台”是深圳普乐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的一站式光伏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今天,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的主要是我们在光伏市场方面积累的一些数据。

上图左侧显示,江苏、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项目比较多。而右侧图片,对比自发自用和全额上网的项目,江苏和山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项目区域,江苏自发自用比全额上网高,山东反之。这对分布式项目投资商做投资决策有指导意义。

平台希望通过互联网,不但又光伏交易,还与互联网及监控监造、投融资结合,比如打造互联网金融监信平台。通过整合与分析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行的数据,对光伏电站建设、业主资信以及投资商综合资信进行评估。银行及投资机构可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通过数据分析与整合,还可以得到各地区的光伏电力需求与消费情况,投资商以此建立财务分析模型,选择光照条件好、电力需求高的地区投资,实现市场信息有效合理传递。

案例分享 2

区块链在主动负荷需求响应中的应用

分享人:刘玉龙

京能集团源深节能公司

区块链是当今互联网+背景下比较有争议的所谓“颠覆性”技术之一,我们尝试将其用于解决当前电力需求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机制上的障碍。一个需求关注点在于,目前能够参与主动负荷需求响应并分享政府补贴的都是大用户,小用户特别是居民用户没有参与进来。我们认为以区块链技术应用促进微小用户参与并分享主动负荷响应具有可行性。

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于将物理世界由点串成面,移动家居在植入互联网的助力后,可以成为电力能源系统里不可忽视的重大参与者。新的经济形势下,发电侧的不确定性增强,清洁能源的波动性使得发电侧可调程度有限,随着家居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刻变革,未来电力系统将从传统的“发电跟随用电”变成“用电部分随动发电”。

为此,我们选择中国广大居民一类重点用电项目:空调,以区块链技术进行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的示范和效益分析。民用电力负荷中,空调用电占到居民用电的三分之一,而且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需求侧响应通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利用价格机制,但是这种模式不能在实时反应出当前用电和供电之间的不平衡,而且用户没有选择性;另一种是利用事先合同方式,将用户的控制权交给第三方(比如供电公司)。这种模式从用户角度也没有可选择性。

基于国外有关经验,针对民用空调负荷,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需求侧响应方案框架。它利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控制家电,采用完全自愿的奖励机制,通过大量微小客户的响应,为电网调峰,吸纳可变能源提供支持。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空调还没有加装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的智能设备,但绝大部分的居民都已经在使用智能手机。于是,一个使得普通空调智能化的小型控制设备,就可以使绝大多数居民的普通空调智能化。这种机制从理论上可以达到与实时电价几乎接近的社会效益,同时对用户有相当的友好程度。

在整体项目操作层面,我们选择了相近的两个微小用电负荷群(两个大体相同的居民小区),根据电网净负荷(用电减去可变能源)的峰值预测,对其中之一进行智能化改装并发放最优化计算后的奖励。在用户接受并减少了空调用电后,用户将得到奖励的移动支付。这个支付的具体数值,将采用对电网公司最优效益的算法进行迭代计算。最终得到最佳的奖励策略。

我们相信,这个项目如果实施成功将具有推广价值,也将为推进智能用电大规模普及,为电网公司构造新一代配电系统,提供一种全新思路。

案例分享 3

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大数据管理软件-IDROP

分享人:郑展

华南理工

最大化系统价值及用户负荷控制

IDROP软件引擎使得电网公司可以优化微电网层面的调度运行,可以基于用户限制、服务成本、调度历史、预测负荷以及市场价格来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实时获知在不同天气状况和远期能源市场价格下所有调度策略的经济性。

实现多商业指标的主动负荷控制

IDROP的商业指标为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能源分配效率及供给成本等等,通过调度算法实现公用事业公司的商业价值。软件会追踪用户历史数据、天气预报从而通过尝试改变单个居民用户的生活用电习惯而达到调度效果。

能够提供运营成本服务

除了作为调度引擎,IDROP亦能够提供运营成本管理服务。通过集成电网规模的参数输入,如价格、利润、碳排放量、天气预测等数据,同时结合用户家用能耗历史数据,实现运营成本管理服务。

图一、IDROP通过优化终端能耗以达到分钟级的无人化监控,以及事故扰动中给予用户舒适用能体验,同时能够实现电网公司保持最低成本以及降低风险。

图二、IDROP能够实现用能习惯及用能成本的双层控制,通过可视化界面追踪单个用户及其用能状况。

图三、IDROP的用户端口能提供保护、舒适度、控制等方面功能调节,同时能够通过交互界面实现新的用电应用设备接入电网。

案例分享 4

储能在工业侧的应用

马浩

艾能万德

我今天分享的是储能在工业侧的应用。解决的需求有三方面:1)工业侧储能参与需求侧响应;2)峰谷差价运行;3)容量管理:如果反映到电费计算方式,也称需量管理,对基本电费加以控制。

那么为什么考虑需量管理?我们经过测算,需量管理也是重要的收益。

容量管理策略与峰谷差价运行的策略有冲突。因为用户用电最大的需求量发生时,电池要保证在放电。但一般工业用户的负荷高峰在低谷时段,而差价运行策略在低谷时段,电池是在吸收电量。出现的难点在于需要对单点用户的负荷特性进行长期的智能学习。利用大数据计算需求响应到达的最佳时间点。人工网络算法对负荷分析,制定运行策略,达到三方面的收益。

案例分享 5

大数据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

张元

施耐德美国 清洁能源主管

施耐德新上线的NEO Network云平台(简称NEO)是在美国过去几年蓬勃的企业用户清洁能源直购电背景下营运而生。去年,在美国因企业直购电上线的清洁能源第一次超过了电力企业购买的清洁能源。而NEO将企业用户与顶尖的清洁能源开发商联系在一起,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购买清洁能源。作一个稍不恰当的类比,NEO相当于清洁能源界的优步。

NEO目前整合了相当于40GW的大企业用电量,以及全美国和墨西哥顶尖的清洁能源发电商,并提供相应的市场知识和教程以促进清洁能源直购电。今年预计可签订1GW的合同。

NEO的后台是施耐德的大数据云端平台,拥有企业实时的用电数据。假设某企业在加州的办公楼想安装太阳能和蓄电池的整合系统,NEO可将该办公楼的实时用电历史数据和目前的购电合同直接发给适合的清洁能源供应商以获取最适合的企划和报价,大约可将此流程缩短至少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NEO下一步将扩展到欧洲,南美洲以及亚洲市场。

青云“绿色智能未来”微信群

“绿色智能未来”微信群由青云创投组织建立,集结了一批长期活跃在可持续及智能领域的国内外行业精英。他们中间有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专家、政策专家、投资人、媒体人等。该群本着行业交流目的,定期举办线上讨论。 

如何加入

请联系小助手青小云(微信号:TC-assistant,请注明:姓名-行业-公司)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青云小助手青小云

微信号:TC-assistant

如果您在可持续领域看到了哪些结合了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创新应用,

欢迎您联系青小云分享!

 
© Copyright 2017 Tsing Capital